关键词: 全国招教 2017
一、单项选择题
1. 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,此时的纪律属于( )
A. 教师促成的纪律 B. 集体促成的纪律
C. 自我促成的纪律 D. 任务促成的纪律
2. 一般来说,个体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期是在什么时候( )
A. 11~13岁 B. 13~18岁 C. 18~25岁 D. 30~40岁
3.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的特点的是( )
A. 综合性 B. 均衡性 C. 选择性 D. 示范性
4. 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意义的是( )
A. 性格的态度特征 B. 性格的意志特征
C. 性格的情绪特征 D. 性格的理智特征
5. ( )是指由教师的资历、声望、才能和品德等因素决定的,教师个人或群体在学生或社会中的影响力。
A. 教师威信 B. 教学效能感 C. 教师期望效应 D. 教师职业角色
6.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一些学校开设了豫剧、曲剧、越调等反映出河南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。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对文化的( )
A. 调节功能 B. 评价功能 C. 传承功能 D. 激励功能
7. 在培养目标上,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须( )
A. 同中有异、重点突出、特点鲜明 B. 异中有同、特点突出、差异鲜明
C. 标准统一、重点突出、特色各异 D. 异中有同、个性突出、特点鲜明
8. 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,其进步情况用( )表示。
A. 图示 B. 坐标 C. 遗忘曲线 D. 练习曲线
9. 发生认识论的代表人物是( )
A. 斯腾伯格 B. 加德纳 C. 皮亚杰 D. 埃里克森
10. 学生的成长凝聚着每一位教师的辛劳和奉献,实际上教师是在集体塑群像,所以教师应做到( )
A. 依法执教 B. 爱岗敬业 C. 为人师表 D. 团结协作
二、判断题
1. 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分离始于原始社会。( )
2.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。( )
3. 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。 ( )
4.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有条件的。( )
5.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增强记忆。( )
6. 学生申诉须以书面形式提出。( )
7. 不仅人有心理,动物也有。 ( )
8. 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“明人伦”。 ( )
9. 教育学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汇编。 ( )
10. 一般把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称为“发展性评价”,并把评价的综合功能称为“发展功能”。( )
参考答案:
单项选择题
1. C【解析】自我促成的纪律强调个体的自觉程度。
2. C【解析】研究表明,个体的智力在13岁以前是直线上升发展的,以后缓慢发展,到25岁时达到高峰,26~35岁保持高原水平,35岁开始有下降趋势。
3. D【解析】新课程结构强调综合性、均衡性和选择性,无示范性。
4. A【解析】略。
5. A【解析】略
6. C【解析】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校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。
7. A【解析】在培养目标上,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既有共同要求,又有一定差异。因此,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须同中有异、重点突出、特点鲜明。
8. D【解析】略。
9. C【解析】皮亚杰的理论是发生认识论。
10. D【解析】略
二、判断题
1. ×【解析】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始于奴隶社会。
2. ×【解析】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,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、和谐、充分的发展,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。
3. ×【解析】选修课程是针对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,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、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。但选修课的开设并不是越多越好,也要适量而为。
4. √【解析】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、有条件的。
5. √【解析】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。
6. ×【解析】学生申诉的提出可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。
7. √【解析】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,也研究人的心理。
8. √【解析】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“善性”的过程,教育的目的在于“明人伦”。他认为,“人伦”是人类的本质表现,其主要表现为五对关系——父子有亲、君臣有义、夫妇有别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。
9. ×【解析】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。教育学揭示教育规律,具有客观性;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定的阶级、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,具有主观性。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规律;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,开展科学研究和探讨,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。
10. √【解析】题干描述的是发展性评价的内涵。
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
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,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
相关推荐:
手机登录下载
微信扫码下载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